1月10日,機械工程學院社團聯合會在機械樓448舉辦了以“邯鄲文旅探秘與多元思考之旅”為主題的網絡云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資料收集、視頻觀摩與研討交流,增強學生對地方文化經濟的分析能力,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地方發展的責任感和創新思維,引領同學們深入探尋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活動伊始,資料分享環節成為知識匯聚的焦點。邯鄲“雞窩頭”講解員的事件引起了廣泛討論。2025年1月3日,周濤訪問叢臺公園時,一位女講解員因匆忙未整理發型,穿著樸素便開始講解,與周濤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而受到關注。邯鄲文旅隨后發布的視頻將相關話題推上了抖音熱榜第一。網友們對此評論不一,有的戲謔其發型,有的則贊揚其專業能力。講解員在社交媒體上的回應贏得了公眾的好感,粉絲量隨之上升。同學們在分享時深入剖析了這一現象,從社交媒體傳播到職場形象與專業能力的關系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展示了網絡熱點如何推動地方文旅發展并引發社會反響。
在收集關于邯鄲的資料時,同學們發現其不僅擁有輝煌的歷史文化成就,而且經濟實力也相當雄厚。邯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約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這一時期出土的文物揭示了原始人類的生活場景,為研究華夏文明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此外,邯鄲曾多次成為都城,例如臨漳和大名府,這些地方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其中,趙王城和趙國墓葬尤其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經濟方面,2022年邯鄲的生產總值達到了4346.3億元。得益于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交通網絡,邯鄲擁有完善的鐵路、高速公路和機場設施,這吸引了眾多企業的投資。邯鄲的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共同發展,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產業結構也在持續優化中。
緊接著,同學們觀看了邯鄲的宣傳片,全面了解了這座城市的魅力。宣傳片從多個角度展示了邯鄲的風貌:叢臺公園古韻悠然,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展現了古典園林之美,同時鏡頭中也娓娓道來其豐富的歷史典故與文化內涵;現代化城區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彰顯了城市的活力與進取精神;工業園區內產業有序布局,科技與工業融合發展的場景令人振奮;古街古巷蜿蜒曲折,傳統建筑與民俗風情交相輝映,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在觀看過程中,學生們沉浸其中,深刻感受到邯鄲這座城市在歷史與現代交織中蓬勃的生命力。
在隨后的討論總結環節中,同學們積極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一位同學感慨地說:“‘雞窩頭’講解員事件是網絡時代文旅宣傳的一個獨特案例,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引導更多正面的網絡熱點為文旅所用,從而挖掘地方文化的‘意外之喜’。” 另一位同學則從文化傳播的角度提出:“邯鄲宣傳片雖然展示了全方位的優勢,但在網絡傳播中,我們需要精準定位受眾,特別是針對年輕群體,制作更具創意和互動性的內容,例如結合動漫、游戲來展現歷史故事。” 還有同學關注到文化與經濟的融合:“邯鄲的產業發展應深度嵌入文化元素,打造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如磁山文化文創產品開發、趙文化主題旅游演藝等,以提升產業的附加值。” 從網絡熱點營銷到文化傳播策略,再到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同學們的思考覆蓋了多個領域,為邯鄲文旅的發展提供了多元視角和創新思路。這不僅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對地方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責任感和創新精神,也標志著他們在云實踐中完成了一次從知識汲取到智慧輸出的成長之旅。
此次網絡云實踐活動雖然在云端進行,卻有效地拉近了大學生與邯鄲這座城市的距離。通過信息交流和思維啟迪,它為文旅研究與實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成為高校助力地方文化經濟發展的生動范例。這不僅激勵了更多青年投身于文化探索與傳承創新的時代浪潮,還促進了地方文化的傳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