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機械工程學院與能源與動力學院在機械樓426報告廳聯合舉辦了以“揚工匠精神之輝,傳榜樣力量之光”為主題的創新能力培養專題講座。本次活動旨在針對大類培養學生通過開展轉型教育系列活動強化學生專業認知,增強專業理論教育,提高專業技能本領。本次活動邀請機械工程學院退休教師、龍(?。?/span>馬獎學金捐贈人任家隆教授擔任主講?;顒?/span>由學院黨委副書記譚海波主持,機械工程學院與能源與動力學院師生代表出席本次活動。
任教授為在場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情懷·創新·勤奮·實踐——談談發明專利的產生”的專題講座。講座圍繞情懷、創新、勤奮、實踐等方面展開,以發明專利申請實踐過程為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談到情懷時,任家隆教授強調,作為一名機械工程學子,必須具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他指出,只有心懷國家、心系人民,才能在科研道路上保持正確的方向,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也鼓勵學生們要關注社會熱點和行業需求,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要緊密結合。
在創新方面,任家隆教授分享了他在科研過程中的創新經驗和心得。他指出,創新是科研工作的靈魂,也是推動機械制造業發展的關鍵。他鼓勵學生們要敢于質疑、勇于探索,不斷挑戰傳統觀念和技術壁壘。同時,他也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指出只有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果。
在勤奮方面,任家隆教授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講述了勤奮對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他表示,科研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有堅持不懈、勤奮努力,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他鼓勵學生們要珍惜大學時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
在實踐方面,任家隆教授詳細介紹了發明專利申請實踐過程。他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他鼓勵學生們要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實踐活動,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創新能力。同時,他也強調了專利申請的重要性和技巧,為學生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建議。
講座結束后,譚海波副書記對任家隆教授的精彩演講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并希望學生們能夠認真領會講座內容,將所學所得應用到實際學習和科研工作中去。